快滿月了,面對驟減的奶量,讓我對親餵還是存在一線希望,於是決定向外尋求協助



在母乳協會討論區看到有面對面諮詢教室,由義工媽媽一對一指導,看起來很適合我

想說還沒滿月,矯正的機率應該還不算小吧



由於無法到府協助,感謝在公婆的陪伴之下,下午抵達了位於義光教會樓上的母乳協會



義工媽媽在聽完我和寶寶的狀況之後,說我要有心理準備

因為寶寶已經習慣奶瓶快一個月,她不知道媽媽嘟ㄋㄟㄋㄟ給她是要用來吸的

再加上奶嘴比媽媽ㄋㄟ硬,碰上軟軟的ㄋㄟㄋㄟ頭更是不認得那會是食物來源

所以也要給她至少一個月的矯正期才行



另外,不管媽媽的頭長度如何,寶寶都是可以吸的,要有信心(當天另外一位媽媽的狀況是完全是平的、接近凹陷,才生完10天)



接著先看我平常親餵的姿勢是否正確,結果很好呢~只是她不知道要吸而已,只含住、然後不知道要幹嘛、然後因為頭被按著就開始叫



義工媽媽接著拿出輔助道具 -- 餵管 -- 

敎我把右手食指面朝上放上餵管,再以拇指和中指配合夾住餵管,放入寶寶嘴巴讓她吸吮,食指要略往下壓,讓寶寶的舌頭兩側向內捲

因為寶寶吸奶嘴時舌頭會向上頂來控制流量,而吸媽媽ㄋㄟ的時候舌頭應該要是向內捲才對



餵管的另一個用途是在媽媽初期奶水尚未大量分泌時,貼在乳房上讓寶寶同時吸媽媽ㄋㄟㄋㄟ+奶瓶裡面的配方奶,可以避免造成乳頭混淆、同時讓寶寶喝飽、同時又刺激到媽媽乳腺。。。。這些在台灣的母嬰親善醫院是不是應該考慮採用呢?一味的拒用配方奶並不見得就是所謂的親善以及推廣母乳



用手指作為轉換道具是因為,指頭的硬度類似奶嘴觸感而同時又有母體溫度的雙重功能



餵管的另一端則是泡在奶瓶裡,所以只要寶寶開始吸就會同時吸到奶瓶的奶並且含著有溫度的奶嘴(食指)



結果Pu妹果然含住硬硬的食指之後就開始吸了



等她吸了一陣子、熟悉這種吸吮方式之後,就準備換到媽媽ㄋㄟ



結果還是哭喊掙扎了一會兒,義工媽媽還把她抱起來安撫說,妳一定可以做到喔!

再試了幾次就成功了耶~義工媽媽說這個小孩好聰明啊! 一次就學會了!! (是啊~我很懷疑其實她只是懶惰而已)


小嘴巴張得大大的(這就要歸功我們使用寬口徑奶瓶,讓她很習慣張大嘴巴喝奶),含的姿勢很正確、也有吞嚥,所以吸的時候媽媽也不會疼痛


於是我開心地帶著餵管回家準備繼續嘗試,心裡又燃起略大的希望,雖然還是要忍住看她哭喊

不過至少這個比較有系統又和緩的方法,讓我可以不用只能跟她來硬的,每次都搞的兩人互瞪,我傷心她肚子餓生氣



回家之後隔天,我在早上、下午各試了一次,一開始用指頭吸的很順,轉換之後還是哭喊

一哭喊,一旁的阿嬤就心軟了,我又何嘗不是呢?



可是我得試著堅持一點,於是狠下心再試幾次,ㄝ~成功哩!

雖然吸的時間不到10分鐘,吸的時候也是眼角帶淚,可是我比妳還想哭啊。。。。



問題來了。。。我有沒有辦法持續在她每次要用餐的時候都用這個方法??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um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